“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記第十五期全校公開示范課
1月9日上午,由教務處、教學評價與督導處主辦,經濟與管理學院承辦的第十五期全校教學公開示范課在相山校區文南105教室順利開展。本次公開示范課講授人為經濟與管理學院徐祖迎博士,主持人為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鄭躍教授。應邀出席的點評嘉賓有學院教學督導組組長吳宏偉教授、物流與電商系主任張節松副教授,部分學院領導及青年教師現場聆聽。
本次公開示范課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通過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活動的融合,把傳統的室內教學擴展到互聯網上,拓寬了師生的互動交流通道。公開示范課講授課程為《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講授內容為“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整個教學過程信息量大,邏輯清晰,教學活動安排科學,規范。
引進“對分”理念,優化教學設計。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要特點,課堂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重圍,學生學習熱情低迷,理論轉化能力較差。為了解決教與學之間的矛盾,沖破既有教學體制的限制,徐祖迎老師引進“對分”課堂理念,將教學流程分解為框架性講授、內化吸收、討論三個部分,課程中間穿插大量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合理劃分老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的時間比例,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有效融入。傾斜保護是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的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傾斜保護原則,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勞動者群體的保護和關愛。徐祖迎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這一切入點,把家國情懷、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等思政元素嵌入到專業知識中,凸顯了課程的育人功能。
授課結束后,參與觀摩的專家和老師們進行了交流研討,充分肯定了徐祖迎老師的教學風采,同時也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鄭躍教授對本次公開示范課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學院今后將以公開示范課為引領,不斷提高學院教師教學水平,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互聯網+”時代早已到來,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與時俱進,把信息化技術和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知識教學中,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經之路,也是廣大教師提升自我,當好引路人,履行時代使命的有效途徑。
(文圖:教務處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審核:卓翔芝)